【澳門日報消息】

實習律師培訓增兩法內容

律師公會:百澳律師灣區執業

律師公會理事會主席黃顯輝在司法年度開幕典禮致詞表示,過去一年,澳門律師行業保持穩健發展。截至目前,澳門律師公會註冊律師人數為四百四十九人,與去年同期的四百六十四人相比減少十五人,降幅為百分之三點二;實習律師總人數一百四十二人。此外,目前有八十二位律師擔任特區私人公證員,十六位律師擔任中國委託公證人(澳門)。

法律人才流動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自二二年中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正式啟用以來,已有一百名澳門律師註冊為大灣區律師,在大灣區九市執業,澳門律師可借此機會拓展業務範圍,提升專業能力,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法治建設和法律保障貢獻專業和力量。這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成功實踐,也是推動粵港澳深度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

黃顯輝指出,隨着行業規模持續擴大,現時澳門律師公會註冊律師人數較一九九一年成立時的七十四名增長約六倍,公會內部架構,特別是理事會和監事會的人數至今未作調整,會務工作量顯著增加。同時,隨着市場對法律服務需求不斷改變及個人職業發展考量,本澳律師業法律人才流動趨勢呈現一定變化,過去一年有十五名律師和廿八名實習律師中止執業,其中多數轉任公職或參加有關部門的全職培訓課程,亦有葡語律師返回原居地發展。

他稱,在今年四月舉行的律師公會大會上,通過修改《律師入職規章》,當中包括在實習律師培訓課程中新增“基本法及憲制性法律”學科,此前,澳門實習律師培訓雖涵蓋民法、刑法、訴訟法等傳統核心法律領域,但若干與澳門特區的憲制地位、法治根基緊密相關的內容,未見有形成系統性、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此次將“基本法及憲制性法律”作為獨立學科納入培訓,不僅填補這一空白,更凸顯該領域知識對於律師職業的“基礎性”與“必要性”。

裁判透明度待加強

他認為澳門特區法院現時的判決公開制度呈現出“層級限定、部分公開”的特點,與公眾對司法透明度的期待尚有一定差距。具體而言,現時初級法院所作出的裁判,尤其是那些不可上訴的一審裁判,尚未實現系統性及常態化的公開。此種情況可能引發法律見解在不同案件之間缺乏統一性,以及法學研究與教育因缺乏充分實務素材而受到限制。有關判決在確保當事人私隱的前提下作出公開,不僅有助提升司法終局決定的透明度,進一步彰顯司法公正,也能夠讓社會大眾更清晰了解各類行為所對應的法律後果,從而有效規範自身行為,達到普法宣傳與社會教育的積極作用。

仲裁中心空間不足

此外,特區政府積極加強仲裁、調解等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建設與推廣,通過引導更多法律糾紛在訴訟程序以外得到高效化解,為司法系統分流減壓。從長遠來看,這一系列舉措將有望切實減輕司法領域的運行負擔,為司法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司法效率的持續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黃顯輝又提到,隨着會務不斷發展,也面臨現實挑戰。澳門律師公會仲裁中心、調解及調停中心均設於公會會址。然而,公會現有空間不足以設置專門仲裁庭、調解室及相關配備設施,難以充分發揮專業功能。特別是在《都市更新法律制度》推進的背景下,律師公會仲裁中心被指定為負責該必要仲裁程序的仲裁機構,預計工作量將顯著增長,現有資源、空間與設備不足問題亟待解決。